宣传片制作热线
0351—2325151

郭帆在青岛拍摄《流浪地球》始末

浏览: 作者: 来源: 时间:2021-11-13 分类:行业新闻
國際日報 - International Daily

说一段往事。2014年11月,中国国家电影局开展“中美电影人才交流计划”,选派五位青年导演去往美国派拉蒙公司,观摩学习好莱坞电影工业。短暂的学习即将结束后,在两国同行共聚的欢送会上,中国电影人也照例上台讲了一下对这段交流经历的感受。

轮到一位名叫郭帆的年轻导演时,他向美国同行们抛出了一个问题:“你们看中国电影吗?”

“没看过。”美国导演纷纷摇头,随后说出的理由竟是“我们不习惯看字幕。”

郭帆感觉被噎了一下,“那你们需要习惯了。”郭帆的话其实只说了一半,他想的下半句是“中国电影工业未来将是你们无法忽视的。”但大学读法律专业的他是严谨的,更想用事实去说话,而非口头上描绘的愿景。

四年多后,郭帆将青岛称为是他“梦想照进现实的地方”,这并不为过——不仅因为他在青岛拍摄的《流浪地球》成为《战狼2》之后,中国影史票房第二高的影片,更是这里为他,以及为中国科幻电影和重工业提供了一次正名的机会。2019年,业界愿意将其称为中国电影科幻元年,而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湾东方影都影视文化产业园(下文简称青岛东方影都)也被认为是“领航中国电影工业”的梦想地。

郭帆在青岛东方影都进行的尝试,几乎在各个方面都是国产科幻片的第一次,从零到一,是质变的开始。

与郭帆一样,青岛影视产业也同样试图在工业化体系上深耕。

就像中影当初选择郭帆这位青年导演执导《流浪地球》,是看重他的潜力一样,郭帆将自己的科幻梦寄托于青岛,是看重这里的未来。他说,“青岛摄影棚在国内是一流水准,我相信在此能完成我的科幻电影梦想。”

2015年3月,就在《流浪地球》开拍前的两年前,张艺谋作品《长城》在青岛东方影都采用了大面积绿幕区拍摄,通过搭建360多个集装箱的特效制作区,使得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“万里长城”得以在萤幕中呈现,也被业界认为是中美合拍的第一部“重工业电影”。这部电影于2016年上映,因其强烈视觉冲击力,引起了业界对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的大讨论。随后美国传奇影业的《环太平洋2》剧组也入驻青岛东方影都,从侧面证明了青岛影视工业体系正在走向成熟。

《流浪地球》与《三体》一样,都是改编自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小说,其从文字语言(小说)到视听语言之间的转换极其繁琐和复杂,同时在精神内核上也与好莱坞模式相去甚远,“中国科幻”需要的是讲述“中国故事”。

《流浪地球》拍摄时使用了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8座摄影棚,置景车间加工制作了1万多件道具,置景延展面积近10万平方米,相当于14个足球场,包括运载车、地下城、空间站等都是实景搭建……

过去的两年,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也是青岛影视与郭帆一起成长的两年。经过了几个月拍摄,郭帆口中“未来的科幻感”,在青岛渐渐清晰。

要将三百多人的概念设计团队和美术团队设计、绘制的2000多张概念图和5000多张分镜真实呈现。从派拉蒙归来,郭帆明白工业化需要明确理念,标准化、量化,才能提高效率,这是工业化最基础的逻辑。

在进青岛东方影都的摄影棚之前,郭帆把所有的创意统统放在会议桌上,再通过技术进行全方位拍摄预演,进了摄影棚就完全进入作战状态,必须尽量按照之前的“施工图”去拍摄。

创意在前端,实拍讲究的就是严丝合缝地执行。在青岛东方影都的摄影棚里,绿幕背景的范围是固定的,演员的表演、活动范围被限定在狭小的空间里,任何调度、走位都要在“画框”内精细设计,工业化的内涵在专案细分之外,还有“工匠精神”闪现。

后来的故事家喻户晓:《流浪地球》取得了绝对的成功,不仅是因为累计46亿元的票房让其成为中国电影史上仅次于《战狼2》的总票房亚军,更是因为《流浪地球》让中国科幻电影第一次“走出国门”:在北美的票房已经超过400万元,刷新了近5年来中国电影的最高纪录。《纽约时报》发文称:“中国是太空探索的后来者,也是科幻小说电影业的后来者。这种情况即将改变。”

郭帆说,如果《流浪地球2》开拍还会选择青岛,“这里是我的第一选择,因为我相信这里的未来。”

青岛,未来可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