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读
“老阿姨”是谁?“光明的味道”又是什么?
6月3日,《传媒茶话会》进一步对话陆先高,探寻《光明日报》主题宣传短视频差异化发展的“新路子”。
《光明的故事》有“光明的味道”
5月18日,一条名为《光明的故事——“总书记,我又能看书啦”》的视频,讲述了一位96岁的老人与总书记书信对话的故事,感动了无数读者。
这位老人是“农民将军”甘祖昌的夫人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,她被总书记亲切地称为“老阿姨”。 老阿姨还入选了“感动中国”2013年度十大人物,给她的颁奖辞是这样的:少年时寻见光,青年时遇见爱,暮年到来的时候,你的心依然辽阔。一生追随革命、爱情和信仰,辗转于战场、田野、课堂。跨越万水千山,脚步总是坚定,而爱越发宽广。人民的敬意,是你一生最美的勋章。
陆先高向《传媒茶话会》介绍道,从去年的全国两会报道开始,光明日报全媒体总编室筹划并拍摄制作了《光明的故事》系列短片。
“我们对这一系列短片的属性定位非常明确:拍摄本报独家报道的新时代的人物和事件,讲述总书记的故事、总书记的人民情怀。”《光明的故事》第一季累计视频浏览量达1.5亿。“今年的两会期间,我们继续拍了第二季的四条视频,分别为:《致敬》《牵挂》《追光》《追梦》,都讲述了总书记的故事。”
重大题材,重点立意,《光明的故事》做出了 “光明的味道”。
陆先高告诉《传媒茶话会》:“《光明的故事》继承了《光明日报》的政治站位高度、人物报道传统、思想文化特长和大主题叙事能力,有《光明日报》从纸媒一直延续到新媒体的‘光明的味道’。比如,《牵挂》这条片子是我们从报道王继才的故事当中梳理总结出来的,是一个适合用视频场景来表达的故事。我们的老记者郑晋鸣持续关注这一故事长达几十年,以他的视角来讲述这个故事,泪点和共鸣点有很多。”
那么,“光明的味道”到底是什么?
陆先高回答道:“我自己在看我们拍的短片的时候发现,它们几乎是传统文字报道的延伸,包括结构安排、文字用词方式都是如此。刚开始我们觉得画面语言、视频语言不够,后来发现其实换一个角度理解,这也是一种风格。”
而为了保持这种“味道”,《光明日报》也在机构上做了调整。今年4月,《光明日报》正式成立了《光明的故事》办公室,负责协调资源、选题策划、脚本写作、实景拍摄、后期制作和运营推广。
“现在,《光明的故事》已经成为光明日报向新媒体进军的一个标志性产品。”陆先高告诉《传媒茶话会》。
用“样板间”来展现高度
陆先高告诉《传媒茶话会》:“这个‘样板间’,我们选了《直播天使》。这部片子讲了一个网红女主播的故事,就像所有的主播一样,她也会在主播间请求她的粉丝支持、打赏,但是打赏募集来的资金,她都会捐赠给一个小学。说来也巧,在这个过程当中,有一个的士司机跟她产生互动,互有好感,最后好像还结成了美好姻缘。”
《直播天使》故事简约,但主题立意很正能量,寄托着美好的愿望,同时也凝聚了大量的现代元素。策划、拍摄、制作,全流程都由光明网团队完成,没有专业视频拍摄团队介入。陆先高说,《直播天使》获奖很多,最值得一提的是获得了“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第三届国际微电影展映盛典优秀作品奖。”
“我们的目的是磨练队伍,提升水准,为我们的主题宣传短视频制作积累技术、人才和传播经验。”陆先高告诉《传媒茶话会》。
深耕垂直领域,唤醒沉睡资源
传统媒体拥有一个巨大的资源——各领域内尖端的采访对象。依托这一资源,《光明日报》创作出了《70年,我陪你》系列微视频。
陆先高说:“在今年的春节期间,我们在拜访一些巨匠大师的过程当中,利用融媒体手段积累素材,剪辑成为有光明文化特点的短视频,对一些高龄的大师级人物,做一些抢救性的资料保护,面向广大年轻网络用户讲述他们的故事,我们觉得这是《光明日报》的职责所在。”
“本着展现中国学人与中国学术的初衷,我们选取知识界70位泰斗级的人物,讲述他们所在领域70年的巨大成就。现在项目时间过半,我们已拍摄了30余位,想借为大师拍摄视频的契机,致敬我们的科学大家,也致敬伟大祖国这个主题。”陆先高介绍说,此纪录片一出,反响热烈,跟帖最多的评论是:“70年,我们也陪您。”
“我们近年来深耕的另一个领域,是非物质文化遗产。在挖掘、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素材的过程中,我们认为以短视频的方式来记录和传播,非常适合。”
陆先高告诉《传媒茶话会》:“目前,非遗界最看重的就是传播,非遗的传播在近几年发展迅速,把学界、新闻界和非遗传承人等各界力量打通,在这方面我们做了系统性的整理工作。《光明日报》承办了非遗界几乎所有的推送、评选活动,把非遗纳入了光明的事业,成为了我们的一个品牌。”
如果要用一句话总结《光明日报》的探索和经验,陆先高说:“一个中央主流新媒体,发挥自己在相应领域的优势,然后利用最新的技术手段,在主题宣传的框架下完成主题宣传的任务,这就是光明日报社新媒体在主题宣传领域所做出的探索和经验。”
[ 责编:张璋 ]